今天开设一个新“栏目”,走叔和科盲朋友交流研究低科技。
发朋友圈,可以选择标注“所在位置”。对这项功能,不久前,微信好像做了一个并不困难的决定。
在微信做这个决定之前,咱们标注“所在位置”,有四种选择,四种。
1. EXIF信息。微信会自动提取所发照片文件EXIF信息中的地理坐标(咱们不用知道什么叫EXIF,不用知道照片文件里怎么会有地理坐标,只要知道“有”,就行了;同时注意,不采取措施的话,照片会暴露你的行踪……),咱们可以选择标注拍摄照片时的位置。微信所作的决定,就是取消这项功能。
2. 实时位置。根据GPS和网络定位,微信列出咱们操作朋友圈时的实时位置,一堆地名列表,供选择。
3. 搜索。想标注的位置不在列表里,搜搜看。
4. 创建。没搜到,可以根据位置创建提示,自行标注。
微信不再提取EXIF信息,原因不做揣测,他们的解释也未必是真话。估计不会有什么阴谋,“所在位置”的歧义不再放大,没什么不好。至于走叔个人,不认同这个决定。
搜索地址信息时,返回结果不是五湖四海七大洲,是设置了半径范围,还是按行政区划设限,就不知道了。比如在帝都城区,郊区的地名就告诉说木有。
可以虚设一个地名,可以假装在某个地点,但朋友圈内容发布后,会自动添加无比真实的所在地前缀。举个栗子,身在帝都的走叔“创建”了一个地名“国会山”,发布后,显示的结果是“北京·国会山”。所以咱们是不能假装在美国的。
据说,微信在较低版本的时候,如果手机开启模拟位置功能,使用fake gps工具,是可以伪装位置的。现在不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