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3-01

知识付费的观照视角

潘大叔反复说,“知识付费”不是新鲜事。的确如此,他列举的那些不够新鲜的、以各种姿势卖各种“知识”的事儿,其实例举的还不够多。

这一波关于“内容变现”的讨论中,很多是聚焦于互联网写作,具象化于专栏收费订阅。不过,俺也倾向于能从更宽的视角来瞅这件事,虽然梳理起来可能比较复杂。就这篇文章来看,潘大叔的论述,时刻不忘记收口儿于同在线教育或近或远的比对观察——对俺个人,这是本文最具启发价值的部分。

文章引述了一个问题:“你们会考虑在应试培训之外进入泛学习的知识付费领域吗?” 俺倒是觉得,所谓的内容变现,不论是狭义的专栏订阅,还是像潘大叔所指的更多的领域,可能恰恰会有更多的运营者,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或努力趋近“应试培训”及类似的需求,毕竟,比起“面子和小康”,这些更刚需。这方面的事儿,俺觉得有趣,多想想,多向潘大叔请教。

多扯开一点的话,被“洗脑”也是刚需。这一波所谓的内容变现、知识付费,对以洗脑为业的人而言,真的是一拨儿咸带鱼。

咱们用户如何理解为啥有人大肆忽悠卖内容?keso说过:“流量红利消失,流量越来越稀缺,越来越昂贵,自带流量的内容就等来了自己的好日子。”潘大叔的表述是:“知识付费这波红利,最大的收益者相信也不是平台型运营的公司,而是那些稀缺的头部内容提供者,尤其是那些自带流量和粉丝的。”咱们可以理解为:运营商和各个段位的网红们会打着双赢的标语,努力概搂更多的银子。

关于“咸带鱼”,前些天零星记了点笔记。《下一拨儿是不是咸带鱼》(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jXEfey96tPvO3DdQeRRW5A),《下一拨儿,万一真是咸带鱼呢?》(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ZKvSQJwU8KLuFE2NbNnQ6g)。

最后顺便说一句,其实俺更感兴趣的,是潘大叔提及的在线教育与这个主题的微妙瓜葛,以及,一直关心的互联网传播。

2017-02-28

[模糊奇技] 手机全景摄影的几个关键

今天,走叔和科盲朋友简单聊聊手机的“全景”拍照。

拍全景已经是很低的低科技了。手机相机多已内置全景功能,免掉了下载-安装-熟悉界面、设置选项……一系列咱们科盲所厌恶的事儿。

关于全景照片的生成,咱们一般用户最需要知道的是:全景就是若干照片的自动拼接。知道这个,有助于理解和提高拍照质量。稍微具体一点说:拍全景照片,多是按照界面提示,缓慢地水平移动镜头,好像是在录制短片;其实,虽然并没有连续按快门,但手机是在私下里忙着自动一张一张地拍下照片,并拼接起来。

那么,拍出质量较好的全景照片,以下几条就很关键:

1. 手持要尽量平稳。移动时慢中求稳,这是为了尽量保证不知哪一刻自动拍下的照片,别虚糊。

2. 好的光线环境。不只是光线充足。全景拍摄的对象,会是一片较大的区域,不同部位所处的光线与光照环境,最好比较均衡,明暗不要有大的反差。否则,拍出的照片会因光影的缘故,有明显的拼接痕迹。

3. 以远景为主。拍摄全景照片时,手机以拍摄者身体为轴,理论上可旋转360度拍照,照片事实上有一个弧状拼接的问题。远景、开阔景观的拼接会显得比较平滑;如果镜头内有较近的大型物体,很容易拼接变形,甚至拍照失败。

4. 避免拍摄移动对象。镜头内如有较多、或较明显的移动中的人或物,拼接后生成的照片,那些移动对象可能有重影、截断等情况。

全景拍照可以有一些“特效”类的玩法,如一幅照片内出现多个“克隆人”等。网上有很多这种拍摄技巧,不重复了。

下面再聊聊全景拍照的APP。可以使用不同的拍照方式。

当初多数手机自带的相机,还没有全景功能,可以找到不少这类APP。现在,APP也是可以选择的工具,用来先拍单幅照片,然后另行拼接。在使用过的APP中,走叔觉得拼接效果还不错的,有ProCapture和Bimostitch。这种方式的拍摄,最需要注意的是,取景时要留出与上一幅照片重合的部分,以便程序做自动拼接。

后期另行拼接最突出的优点,一是镜头稳定性可控,每张照片可以稳稳地拍下来;二是可调整照片曝光的整体效果,即,如果镜头内某处有明暗对比过于强烈,或视野里光线情况复杂,可以使用点测光功能,每一张照片均可触屏点选视野里希望作为测光基准的位置,使所有单独拍摄的照片,有比较统一的曝光效果,保证拼接后的照片光影平滑。

多数APP要求待拼接的照片,都要沿着同一条水平基准线,水平移动位置,进行拍摄,也就是说,待拼接的照片,必须是水平连续的。显然,这种方式下,取景时对超出镜头视野的部分无能为力——想在纵向上多拍点儿“天”或“地”,是没办法收入镜头的。目前走叔只发现Bimostitch比较特别,照片不必水平连续,基本上有足够的重合部分供程序进行拼接判断就行。这样,如果操作得当,照片的画幅会更宽。

20170228